10月23日晚有幸参加了奚仁杰的摄影作品分享会,见到了许多优秀的摄影作品。后来,通过更深入的了解,我们知道了他曾获得过不少奖项,也有些作品被杂志社采用,而且找他约片的人也不在少数。如此我们对奚仁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那天晚上,奚仁杰如约出现在我们面前,身着黑色小西装,却显得十分温和、亲切。谈起采访,奚仁杰谈起他三年前第一次采访他人的经历,言语之中,听得出十分怀念与自豪,也感觉到了对我们的激励。又讲了学通社过去许多有趣的事,回忆之余,感叹时光流逝之飞快。
经历:始于钻研,成于交流
奚仁杰很早就钟爱于相机,高考结束后,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。“那是一个兴奋的暑假。”奚仁杰回忆起来,颇有感慨,“当时什么都不懂,也没有认识一些会玩的人,不知道跟谁交流,就到处拍一拍,看到什么拍什么。”在场的人都笑了。像很多人一样,奚仁杰最开始只是出于对拍照的喜爱,对记录生活的喜爱,才走上这条路。不同的是,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随便拍拍的阶段。
“感觉这个景色不错,拍一下;这个人很有趣,拍一下。后来看照片的时候觉得拍出来效果还不错。”“越是觉得拍得好,就越想去拍,越想去钻研。”“到了南京之后,慢慢地去与人交流,学习一些东西。”奚仁杰说到,一开始很多东西根本一窍不通,也是下了很大功夫去学习,他也谈到了交流的重要性。不光摄影,很多东西都要多与人交流,闭门造车会走很多弯路。
照片:打破常规,拍出创意
谈到作品,奚仁杰变得谦虚了。“我感觉现在照片还拿不出手。拍风景的话,其实拍出来都差不多。同样的画面就看你怎么打破常规,拍出鲜为人知的一面。”他非常看重照片中体现出来的拍照者的个人思想。一张好的照片,从构图、用光到后期,无不体现拍摄者的创意。但现在很多人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。“去到一个地方,就为了拍那一张照片。但是有时候蹲下来看看,会不一样。走过了,回头看看,又会不一样。”奚仁杰认为,这也是他现在所缺少的精神,并努力去做。“以前我就按着别人拍出来的照片去爬楼,但现在我也会自己去找,一栋栋爬,发现新的景色。”
器材:不要极致,但要合适
在分享会上,奚仁杰多次提到他的拍摄器材比较一般,我们也就这个问题进行询问。奚仁杰坦率地说:“要说没影响,那是不可能的。但还是要看拍什么。拍风光的话好的相机是比较有必要的。但是要平时纪实,扫街,拍一些人文类的,器材反而没有主题和构图重要,人家用卡片机也能拍的不错。”
奚仁杰认识到,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,不必追求工具上的极致,而是应该去寻找在摄影中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。“现在的相机不用担心像素的问题,但独特的角度需要自己去发现。”
经验:多拍多筛,终出好片
作为一个刚入门的摄影爱好者,我当然会向奚学长“取经”。“多拍,什么都拍。通过对比容易发现,一些照片还不错,一些一看就不行。然后会去思考为什么好,逐渐培养对构图,用光的感觉。”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奚仁杰非常赞同这句话,只有去亲身实践,才能知道书本上那么多抽象的理论有什么用。“多出去看看,对自己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。”
此外,奚仁杰再次强调了与人交流的问题。“多看看别人的作品,多与别人交流,帮助是很大的。”
未来:一路走来,一路走下去
最后,谈到了对未来的规划。奚仁杰表示,不会放弃摄影,希望毕业能从事与摄影相关的工作。这个方面,他充满信心:“虽然我不是相关专业的学生,但我感觉工作主要还是看你的作品。”他的语气很轻松自信之余,更多的是朴实,“我对待遇要求不是很高,只要能稳定下来,有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再慢慢发展。”
采访中,奚仁杰谈笑风生,认真中不乏幽默,他的作品题材丰富,场景华丽、震撼,这与他的生活积累、艺术感觉息息相关,更是与他努力创作的态度密不可分。